提升服务效能繁荣文艺创作 山东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章来源:中宏网山东

中宏网山东3月6日讯  记者从山东省文旅厅了解到,过去一年来,山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全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乡村振兴时不我待,文化工作大有可为。

timg (1).jpg

  惠民工程气象新

  1月5日一早,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东九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锣鼓声。不过年不过节,也没结婚的人家,谁在敲鼓?原来是村里新成立的秧歌队趁着农闲在排练。

  2018年,垦利区共投入950万元,在全区建设了12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培训室等一应俱全。东九村文化管理员王永强说,借助区里开展的“村村锣鼓响 户户歌声扬”文艺培训活动,新修建的东九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如今已变成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反馈。一年来,山东各级文化部门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入手,全力扩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面,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达标率95%以上。

  2018年,山东还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全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万场。同时,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送文化。

  “不去不知道,一去真能吓一跳。”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来,院里组织了数十场下基层演出。每到一村,来看演出的群众都非常热情,“不加演就不让走”。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山东提出加强对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

timg (2).jpg

  文化传承重基因

  红色基因是齐鲁文化的一张名片。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山东深入挖掘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统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今年元旦假期,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的几处景区内游人如织。不少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体验这个“红色小镇”的文化魅力。抗日战争时期,院东头镇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军抗战,支援前线,涌现了诸多感人事迹。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在当下成了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2018年,院东头镇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也是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一年来,山东突出沂蒙老区、胶东、渤海、冀鲁豫等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区建设,打造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研学旅游目的地体系,为广大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活水。

  除了传承红色基因,山东还注重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截至今年1月初,潍坊市建成了超400处历史文化展馆。这些展馆多坐落在村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当地的历史风貌变化。

  莱芜市则鼓励和引导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建设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史馆,把传统乡土文化要素注入旅游活动体验中,重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产生活,增强传统文化项目的参与性。

  目前,山东正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村。到2025年,山东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将实现基本覆盖。

  人才队伍成体系

  临沂市费县手绣非遗传承人卞成飞,在当地有一个很重要的头衔“临沂市文化脱贫工艺导师”。她说:“能通过手艺带动乡亲们致富,这个‘脱贫导师’的头衔比挣多少钱都有意义。”

  一年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选聘了26位非遗传承人作为“临沂市文化脱贫工艺导师”,鼓励他们在乡村开展收徒培训。每培训1名贫困学员,导师可获得市财政500元的奖励。

  人才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源头活水。

  2018年,山东实施了“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计划,对掌握一定技艺、有学习意愿的乡村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同时,加强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项目建设,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

  为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山东过去一年还对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进行登记,及时补充专业人员,做到专岗专用;在农村(社区)配备宣传员,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培育打造了一批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庄户剧团、民间班社,培养带动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起,山东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把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等吸纳到乡村文化队伍中来,增强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引导返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责任编辑:王博
新闻推荐